香港地質公園全攻略:探索13大必訪地質奇觀
- OutdoorHongKong
- 4月15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4月17日
🌋 香港地質公園簡介
香港地質公園於2009年成立,2011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「世界地質公園」名錄,擁有豐富的火山岩、沉積岩及海蝕地貌景觀。公園分為「新界東北沉積岩」和「西貢火山岩」兩大區域,涵蓋多個離島及海岸線,是地質愛好者、攝影師和自然探險者的天堂。
延伸閱讀
西貢碼頭點去
📍 13大必訪地質景點
1️⃣ 破邊洲:超級火山遺跡
破邊洲以 六角形火山岩柱 聞名,岩柱規模龐大,最高達100米,形成於1.4億年前的火山爆發。這裡的更是海蝕拱門的經典代表,適合地質考察。
2️⃣ 萬宜水庫東壩:巨型六角岩柱群
萬宜水庫東壩是香港最易到達的地質景點,堤岸旁可見 壯觀的六角形岩柱,部分傾斜排列,顯示當年熔岩冷卻時的流動方向。這裡還有一座 地質步道,適合新手探索。
3️⃣ 大浪灣:海蝕洞與沙灘勝地
大浪灣以 海浪侵蝕地貌 聞名,包括 長咀海蝕洞 和 鹹田灣沙灘,適合行山、露營及衝浪。這裡的岩石層理清晰,可見沉積岩與火山岩的交界。

4️⃣ 荔枝窩:客家古村與紅樹林
荔枝窩不僅有 400年歷史的客家圍村,還擁有 香港最大的紅樹林 和 古珊瑚群落,地質上屬於沉積岩區,適合生態與文化愛好者。
5️⃣ 甕缸群島:海蝕柱與潛水天堂
6️⃣ 果洲群島:火山岩柱秘境
7️⃣ 滘西洲:高爾夫球場與前客家村
滘西洲是 香港唯一設有高爾夫球場的島嶼,島嶼南端的滘西村原本是一條客家村。
8️⃣ 橋咀洲:連島沙洲與菠蘿包石
橋咀洲以 連島沙洲 聞名,退潮時可步行至對岸小島。島上的 「菠蘿包石」(風化花崗岩)是打卡熱點,適合半日遊。
9️⃣ 鹽田梓:客家文化與鹽業歷史
鹽田梓是 香港唯一的天主教客家村落,擁有 百年鹽田遺址 和 濕地生態,適合文化與地質結合的深度遊。
🔟 鴨洲:紅褐角礫岩奇觀
鴨洲因形似鴨子而得名,島上佈滿 紅褐色的角礫岩,是沉積岩受擠壓變質的結果,地質獨特,適合攝影。
1️⃣1️⃣ 吉澳:沉積岩與漁村風情
吉澳擁有 層理分明的沉積岩 和 傳統漁村文化,在吉澳找到岩石大致分為四種,分別是凝灰岩、角礫岩、粉砂岩和石灰岩。
1️⃣2️⃣ 赤洲-黃竹角咀:全港最古老岩石
赤洲和黃竹角咀的 「鬼手岩」 是 4億年前形成的沉積岩,全港最古老,岩石呈現獨特的紅褐色,適合地質愛好者考察。
1️⃣3️⃣ 東平洲:頁岩與海蝕平台
東平洲以 層狀頁岩 聞名,島上的 「更樓石」、「龍落水」 是經典地質景觀,退潮時可觀察豐富的潮間帶生物。
🚤 遊覽方式推薦
✅ 自助遊:橋咀洲、東平洲、鴨洲、吉澳(租船或渡輪可達)
✅ 組團:果洲群島、甕缸群島、赤洲(需租船)
✅ 行山路線:荔枝窩、萬宜水庫東壩(結合地質/文化)
📌 實用資訊
最佳季節:4月至10月(風浪較小)
必備裝備:防滑鞋、防曬用品、充足飲用水
保護須知:禁止採集岩石,帶走所有垃圾
地質公園的生態與保育價值
香港地質公園不僅是地質遺產的寶庫,同時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庇護所。其獨特的地形與氣候條件造就了豐富的生態系統。
生態特色:
紅樹林與潮間帶生物:如彈塗魚、招潮蟹等
海洋生態:珊瑚礁、海藻林與多樣的魚類
陸地生態:包括稀有植物、蝴蝶與鳥類
保育措施:
🌿 結語
香港地質公園融合 火山岩柱、海蝕地貌、沉積岩層 和 人文歷史,是城市近郊的天然地質教室。無論是輕鬆半日遊,還是深度探險,都能找到適合的路線!
FAQ:常見問題解答
1. 香港地質公園是否全年開放?
是的,地質公園全年開放,但部分地點可能因天氣或保育需要而暫時關閉,建議出發前查閱官方網站。
2. 是否需要導賞員陪同參觀?
雖然自由行亦可,但參加導賞團能更深入了解地質知識與景點背景。
3. 香港地質公園適合兒童參觀嗎?
非常適合。園區設有教育中心與親子活動,是寓教於樂的理想地點。
4. 可以在地質公園露營嗎?
部分區域如西貢郊野公園設有合法露營地點,但需遵守郊野公園條例與相關規定。
5. 地質公園與郊野公園有何不同?
地質公園專注於地質遺產的保育與教育,而郊野公園則涵蓋更廣泛的自然保育與休閒用途。兩者常有重疊區域,但管理目標不同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