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岩難度分級終極指南:解讀等級系統與進步技巧
- OutdoorHongKong
- 4月13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攀岩難度分級的重要性
攀岩是一項結合技巧、力量與心理耐力的運動,無論是室內岩場還是戶外天然岩壁,了解「攀岩難度分級系統」對安全與進步都至關重要。這些分級系統提供標準化的方式,幫助攀岩者評估路線的挑戰程度。
本指南將深入解析全球常用的攀岩難度分級系統,包括Yosemite Decimal System (YDS)、法國運動攀登分級、抱石V-Scale等,並提供不同系統的對照表,讓你輕鬆掌握攀岩等級的奧秘!
攀岩難度分級是什麼?
攀岩難度分級是一套標準化評量系統,用於評估路線的技術難度、體能需求和風險等級。不同地區與攀岩類型會採用不同的分級方式,主要分為以下幾種:
運動攀登 (Sport Climbing)
抱石 (Bouldering)
傳統攀登 (Trad Climbing)
高山與冰攀 (Alpine & Ice Climbing)
每種攀岩類型都有專屬的難度分級系統,了解這些系統能幫助你判斷路線是否適合自己的程度。

常見攀岩難度分級系統
1. Yosemite Decimal System (YDS) 美國優勝美地分級
主要用於美國,適用於運動攀登與傳統攀登,分為 Class 1(步行)至 Class 5(技術攀登),其中 Class 5 再細分為小數等級:
YDS 等級 | 難度描述 |
5.0 - 5.4 | 初學者路線,基礎攀爬技巧 |
5.5 - 5.8 | 中等難度,需基本技術 |
5.9 - 5.10 | 進階路線,需更精準的動作 |
5.11 - 5.12 | 高難度,要求力量與技巧 |
5.13 - 5.15 | 職業級路線,需極高技術 |
部分等級會加上字母(如 5.10a、5.11d)進一步細分難度。
2. 法國運動攀登分級 (French Scale)
歐洲與國際賽事常用的分級系統,適用於運動攀登,分級從 1(最簡單)到 9c(極難):
法國分級 | 難度描述 |
5a - 5c | 初學者適合 |
6a - 6c+ | 中階攀岩者 |
7a - 7c+ | 進階挑戰 |
8a - 9c | 職業選手等級 |
此系統線性明確,常見於國際攀岩指南與室內岩場。
3. V-Scale(抱石難度分級)
北美抱石主要使用的分級方式,由 V0(最簡單)到 V17(世界最難):
V-Scale | 難度描述 |
V0 - V2 | 入門級抱石 |
V3 - V5 | 中階抱石 |
V6 - V8 | 進階路線 |
V9 - V12 | 專家級 |
V13 - V17 | 世界頂尖難度 |
部分岩館會用顏色分級,但 V-Scale 仍是抱石最通用的標準。
4. Fontainebleau 抱石分級(法國)
法國抱石聖地 Fontainebleau 專用的分級系統,強調技術性:
Font 分級 | 難度描述 |
3 - 4 | 簡單路線 |
5A - 5C | 中等難度 |
6A - 6C+ | 高難度 |
7A - 7C+ | 專家級 |
8A - 8C+ | 世界級 |
此系統嚴格且精準,常用於歐洲抱石路線。
5. UIAA 分級(阿爾卑斯攀登)
德國、奧地利、瑞士等地常用的傳統攀登與高山攀登分級:
UIAA 分級 | 難度描述 |
I - III | 簡單攀登 |
IV - V | 中等難度 |
VI - VII | 進階路線 |
VIII - XI+ | 專家級 |
此系統考量整體路線的技術性與風險。
攀岩難度分級對照表
不同系統如何對應?以下是常見對照參考:
YDS | 法國分級 | V-Scale | Font | UIAA |
5.6 | 4c | V0 | 4 | III |
5.8 | 5b | V1 | 5A | IV |
5.10a | 6a | V3 | 6A | VI- |
5.11c | 7a | V6 | 7A | VII |
5.13a | 8a | V10 | 8A | IX |
5.15c | 9b+ | V17 | 8C+ | XI+ |
⚠️ 注意:不同地區與岩質可能影響實際難度感受。
影響攀岩難度的關鍵因素
攀岩難度並非絕對,以下因素會影響實際挑戰性:
✅ 路線長度:長路線更考驗耐力
✅ 岩點類型:Slopers(斜面點)、Crimps(小邊緣)、Jugs(大把手)難度不同
✅ 岩壁角度:懸岩(Overhang)比垂直面更費力
✅ 路線知識:熟悉「Beta」(攀爬方法)可降低難度
✅ 環境條件:濕度、溫度、岩質都會影響
如何提升攀岩等級?
想挑戰更高難度?可從以下方向訓練:
💪 體能訓練
強化核心肌群與手指力量
使用指力板 (Hangboard) 訓練
練習動態 (Dynamic) 與靜態 (Static) 動作
🧠 心理建設
視覺化練習:先想像路線動作
呼吸技巧:保持冷靜減少緊張
接受失敗:攀岩是持續進步的過程
🦶 技術精進
精準踩點:減少不必要的體能消耗
身體姿勢:學會用臀部貼近岩壁省力
路線解讀:觀察岩點分佈,規劃最佳路徑
室內 vs. 戶外攀岩難度差異
許多攀岩者發現,室內岩場的難度通常比戶外路線寬鬆,原因包括:
環境控制:室內岩點固定,戶外岩質多變
路線設定:室內路線較「友善」,戶外更考驗適應力
使用磨損:熱門戶外路線可能因磨損變得更難
建議從室內轉戰戶外時,先降 1-2 個等級適應真實岩壁。
攀岩難度常見問題 FAQ
Q1:目前世界上最難的攀岩路線是哪一條?
答案:挪威的 "Silence"(9c / 5.15d),由 Adam Ondra 於 2017 年完成首攀。
Q2:如何判斷自己可以挑戰更高難度?
指標:
✔ 能穩定完成當前等級路線
✔ 技術與體能明顯進步
✔ 對「墜落」有心理準備
Q3:攀岩分級在不同國家會不一樣嗎?
答案:會!例如法國的 6a 可能比美國的 5.10a 更難,因岩質與評分標準不同。
Q4:攀岩等級真的那麼重要嗎?
建議:分級是參考,享受過程比追求數字更重要!
Q5:如何避免「等級焦慮」?
心態調整:
專注於個人進步
慶祝每個小突破
攀岩是為了樂趣,不只是挑戰難度
總結:攀岩難度分級的意義
攀岩難度分級是幫助你設定目標、追蹤進步的工具,但別讓數字限制你的攀岩樂趣!無論你是剛接觸 5.7 的新手,還是挑戰 9a 的進階者,真正的價值在於過程中的成長與挑戰。
🚀 現在就出發,享受你的下一趟攀岩之旅吧!
🔗 實用資源:
希望這份指南能幫助你更了解攀岩難度分級,祝你攀得更高、更安全、更快樂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