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山寺全攻略|戶外身心靈之旅|預約教學、交通指南、活動完整手冊
- OutdoorHongKong
- 7天前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已更新:5天前

慈山寺基本介紹
慈山寺(Chi Shan Monastery)是位於香港大埔區的佛教聖地,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資逾15億港元興建,2015年正式開放。這座佔地約50萬平方呎的寺廟以其76米高的戶外青銅觀音像聞名,融合唐代建築風格與現代環保理念,被譽為「香港最寧靜的佛教聖地」。慈山寺英文名稱為"Chi Shan Monastery",每日限額400人參觀,需提前網上預約。

慈山寺預約全指南
網上預約步驟
選擇參觀日期:可預約未來30天內名額
填寫資料:姓名、身份證號碼、聯絡方式
選擇時段:上午(9:00-12:30)或下午(13:30-17:00)
確認預約:收到確認電郵及QR code
重要提示:
每人每月限預約1次
需提供正確身份證號碼(入場核對)
最少提前1天預約
取消或更改需於參觀日前1天17:00前辦理
慈山寺交通
專線小巴路線詳解
20B小巴(最推薦路線)
路線:港鐵大埔墟站 ↔ 洞梓
下車點:洞梓路與普門路交界
步行路線:沿普門路步行約10分鐘直達寺門
班次:10-20分鐘一班
營運時間:06:00-23:00
車費:$8.3(全程)
優點:
班次最頻密
步行距離最短
路線最直接
20T小巴(慈山寺直達專線)
路線:港鐵大埔墟站 ↔ 慈山寺(直達寺門)
班次:
大埔墟站開出:09:15、09:45、13:15、13:45
慈山寺返回:11:30、12:00、12:30、13:00、13:30、15:30、15:50、16:10、16:30、17:00
車費:$8.3(單程)
特別注意:
僅週一至週五營運(公眾假期停開)
嚴格按時刻表發車
座位有限建議提早排隊
20C小巴(備用選擇)
路線:港鐵大埔墟站 ↔ 大美督
下車點:䃟頭角站
步行路線:沿洞梓路步行→右轉普門路→約20分鐘抵達
班次:5-20分鐘一班
車費:$8.8(全程)
適合情況:當20B等候隊伍過長時
NR532村巴(替代方案)
路線:港鐵大埔墟站 ↔ 大埔洞梓山路
下車點:金山花園
步行路線:沿洞梓路步行→右轉普門路→約13分鐘抵達
班次:20-30分鐘一班
車費:$7.8
注意:班次較疏需預留等待時間
巴士路線選擇
75K巴士(經濟之選)
路線:港鐵大埔墟站 ↔ 大美督
下車點:䃟頭角站
步行路線:同20C小巴,約20分鐘
班次:10-20分鐘一班
車費:$6.4(最便宜)
優點:
車費低廉
可使用八達通優惠
275R巴士(假日專線)
路線:港鐵大埔墟站 ↔ 烏蛟騰(僅週日及公眾假期)
下車點:䃟頭角站
步行路線:同75K巴士
班次:10-20分鐘一班
車費:$12
注意:平日不營運
的士服務資訊
新界的士
上車點:港鐵大埔墟站/太和站
車程:約15分鐘
車費:約$90(按錶收費)
優點:
點對點直達
適合4人同行分攤
不受公共交通時間限制
提示:
可要求司機開往「普門路慈山寺入口」
寺內不設公眾停車場,的士需即上即落
交通方式比較表
交通工具 | 班次 | 車費 | 步行時間 | 推薦指數 | 適合人群 |
20B小巴 | 10-20分 | $8.3 | 10分鐘 | ★★★★★ | 大多數訪客 |
20T小巴 | 固定班次 | $8.3 | 0分鐘 | ★★★★☆ | 平日參觀者 |
20C小巴 | 5-20分 | $8.8 | 20分鐘 | ★★★☆☆ | 20B客滿時 |
NR532村巴 | 20-30分 | $7.8 | 13分鐘 | ★★☆☆☆ | 熟悉路線者 |
75K巴士 | 10-20分 | $6.4 | 20分鐘 | ★★★☆☆ | 預算有限者 |
275R巴士 | 10-20分 | $12 | 20分鐘 | ★★☆☆☆ | 假日訪客 |
新界的士 | 隨時 | ~$90 | 0分鐘 | ★★★★☆ | 3-4人同行 |
慈山寺建築

山門:修行起點
建築特色:
青銅金剛力士像護衛兩側
「不二法門」匾額點題
框景設計納入遠山綠水
宗教意義:
象徵放下貪嗔痴
踏入解脫之門
開啟清淨修行
彌勒殿:歡喜之地
特徵 | 細節 |
建築形式 | 兩進式結構 |
供奉主尊 | 彌勒菩薩(未來佛) |
特殊設計 | 全柚木榫卯結構(無釘無膠) |
宗教寓意 | 象徵歡喜接引 |
大雄寶殿:核心殿堂
建築亮點:
參考五台山佛光寺唐代風格
18米高灰瓦飛檐(檐角微揚如鳥展翅)
非洲紫檀木柱(傳統12柱簡化為8柱)
供奉組合:
中央:釋迦牟尼佛(8米高紫檀雕像)
左側:文殊菩薩(表智慧)
右側:普賢菩薩(表行願)
鐘鼓樓與地藏殿
鐘樓:
上層:梵鐘(直徑1.5米)
下層:地藏殿(供奉地藏菩薩)
鼓樓:
傳統暮鼓晨鐘制度
法會時鳴擊
藏經閣:智慧寶庫
位置:西側迴廊內院
收藏:《大藏經》等佛教典籍
特色:恆溫恆濕保護系統
觀音聖像區:慈悲精神的立體呈現
普門(觀音殿)
建築數據:
脊高14米
面闊五間
供奉主尊:
如意輪觀音(中央)
兩壁刻有普賢十願與觀音十願
洛伽池設計:
直徑8米同心圓水池
活水循環系統(象徵智慧流轉)
十一圈石材漣漪鋪裝
觀音聖像:慈山寺地標
項目 | 規格 |
總高度 | 76米(像高70米+基座6米) |
材質 | 青銅合金(外噴白色自淨漆) |
造型特徵 | 宋式風格,頭頂阿彌陀佛像 |
手持法器 | 右手摩尼珠(智慧),左手淨瓶(慈悲) |
藝術特色 | 衣帶飄逸,瓔珞精緻 |

慈悲道
設計:
長200米筆直大道
兩側18棵古羅漢松
佛教藝術博物館
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佛教造像與文物
透過佛教藝術之美淨化心靈


慈山寺寺內體驗活動
四大核心禪修活動詳解
1. 茶禪:一盞茶中的覺察藝術
活動特色
歷史淵源:承襲唐代趙州和尚「喫茶去」公案
體驗重點:
覺察茶香、茶色、茶溫的細微變化
專注泡茶過程中的聲音與動作
體會「茶味即禪味」的當下境界
活動流程
靜心入座(5分鐘)
茶師示範(10分鐘)
自行泡茶(15分鐘)
分享體會(10分鐘)
2. 供水修行:慈悲道上的心靈洗禮
活動亮點
象徵意義:
水代表清淨心
供奉觀音學習慈悲精神
實踐方法:
使用特製木缽盛水
沿200米慈悲道緩步前行
保持「滴水不漏」的專注
3. 抄經禪:筆尖下的心靈對話
活動形式比較
類型 | 地點 | 工具提供 | 適合人群 |
現場抄經 | 普門抄經堂 | 宣紙、毛筆、墨汁 | 初學者至資深者 |
線上抄經 | 居家進行 | 下載電子經帖 | 時間受限者 |
抄寫經典
《心經》(260字,適合初學)
《大悲咒》(84句,中級挑戰)
《金剛經》節選(深度修習)
4. 行禪:步步生蓮的覺知練習
實踐要領
姿勢:自然直立,雙手輕握置於腹前
步伐:極慢速,每步約5-10秒
專注點:
腳底與地面的接觸感
身體重心的轉移
呼吸與動作的同步
最佳路線
初學者:慈悲道(平直寬敞)
進階者:寺後山林小徑(自然地形)
團體行:大雄寶殿迴廊(遮陰良好)
活動預約與參與指南
預約方式對比
活動 | 預約管道 | 開放時段 | 名額限制 |
茶禪 | 官網/現場 | 週三、週六 | 每場15人 |
供水 | 免預約 | 全日開放 | 無限制 |
抄經 | 官網預約 | 每日4場 | 每場20人 |
行禪 | 團體預約 | 週日早晨 | 每團30人 |
開放時間與注意事項
常規開放時間
平日:09:30-17:00(最後入場16:00)
周末:09:30-17:30(最後入場16:30)
休寺日:每周二及公眾假期後首個工作日
參觀須知
服裝要求:
不穿短裙/短褲(過膝)
不穿無袖上衣
不穿拖鞋
禁止事項:
商業攝影
喧嘩跑跳
攜帶葷食
使用手機通話(靜音模式)
環保措施:
自備水杯(寺內提供飲用水)
垃圾分類
無香火(以供水代替)
慈山寺風水布局
五大風水亮點
背靠八仙嶺:穩固靠山
面朝船灣淡水湖:聚財納氣
觀音坐向:坐北朝南(鎮守香港東北)
水系設計:環寺流水(活化氣場)
回歸自然:與四周自然環境融為一體,返樸歸真
常見問題解答
Q:沒有預約可以參觀慈山寺嗎?A:不可以,寺方嚴格執行預約制,無預約者將被拒入場。
Q:小巴20B的班次頻密嗎?A:平日約15-20分鐘一班,周末10-15分鐘一班,建議預留等候時間。
Q:寺內可以用餐嗎?A:不提供公開午餐,但可預約下午茶,附近大埔有多間素食餐廳。
Q:可以拍攝觀音像嗎?A:可以,但禁止商業攝影及使用無人機,且不得拍攝寺內僧侶。
Q:參觀全程需要多久?A:一般參觀約2-3小時,如參加活動則需3-4小時。
結語:都市中的心靈綠洲
慈山寺以其獨特的現代佛教道場風格,為繁忙的香港提供了一處難得的靜修之地。從踏入寺門那刻起,都市的喧囂便被隔絕在外,取而代之的是鳥語花香與晨鐘暮鼓。無論您是佛教徒、建築愛好者,還是單純想尋找片刻寧靜的都市人,慈山寺都能帶給您獨特的心靈體驗。
建議選擇平日清晨前往,避開人潮,在觀音像前靜坐片刻,感受香港少有的祥和氛圍。記得提前預約、遵守寺規,帶著尊重的心來,必定能滿載而歸。這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佛教聖地,正等待著您來發現它的寧靜之美。
Comments